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传统教学常聚焦于“解题”能力的训练,而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则强调将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跨越。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情境串”“问题串”的编排逻辑,为批判性思维培养提供了实践框架。本文结合教材特色,探讨如何在项目式学习中构建批判性思维培养路径。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多维度设计为批判性思维培养奠定基础。其一,情境化编排逻辑渗透批判性思考萌芽:以“走进花果山”单元为例,学生需自主观察情境中的猴子、桃子等元素并提出“一共有几只猴子?”等问题,这一过程需对情境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并明确问题边界,暗含对信息有效性和问题合理性的初步判断。其二,开放性问题设计突破思维定式:教材在每个信息窗后设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栏目,如引导学生基于“猴子数量”延伸出“若增加2只猴子,总数如何变化?”等追问,此类问题需学生脱离教材预设框架,对原始数据进行再分析、再创造,培养问题延伸与数据再加工能力。其三,反思性栏目设置强化思维闭环:“我学会了吗”“你说我讲”等栏目通过“解题后反思”“方法对比”等环节,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批判性审视,推动思维从单一答案向多元视角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