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知识,而且还应教学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改深度推进、新课标切实落实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责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置于首位,并借助辅助性教学活动的驱动,让学生在逐步发展自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中,尝试应用所学道德、法律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认识日常生活现象,以切实增强增强学生的是非甄别能力、善恶判别意识,为其自主学习的开启而助力。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与研究,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知识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最主要也是最有效和最为普遍使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他们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等特点使其对世界变化反应敏锐并且迅速做出判断认识事物本质上发生了深刻改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教育改革深化推进着社会进步的步伐加快,“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成绩上,并不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往往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针对这种状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从而在此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时间: 课题研究进度:

课题编号:

教学与研究2025年5月第5期

下载:67  页码:45  页数:大小:
关联作者
引文网络
相关基金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