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的一体化设计

摘要: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良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先根据辅导理念设计合适的辅导目标,再根据目标进行评价设计,最后根据辅导目标和教学评价安排辅导活动,体现心理健康课的“目标——评价——辅导”的一体化设计。
一、摆正辅导理念,明确辅导目标
辅导理念是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指南,它反映了我们对组织某一次辅导活动的理性思考,侧重反映了我们对辅导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说,辅导理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灵魂,心理辅导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体现在辅导理念上,心理辅导课与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分界线主要体现在辅导理念上。正确的辅导理念是制定目标的基础,也是上好课的前提。
  制定清晰的辅导目标需要教师对学情有清晰了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面对的困扰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辅导目标应该是可测评的,方便老师检测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间的评价。如此,体现心理健康课的“目标——评价——辅导”的一体化。
心理健康课要讲究“以需论辅”,也就是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都应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心理需求而开展的。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解决核心问题来设计辅导目标。核心问题就是:这节课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引导,还是帮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等。
辅导目标后,设计评价活动。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不像学科知识可以及时地用试卷来测试教学效果。心理健康课应该是持续的、渐进式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调适中保持心理的发展平衡。心理课的教学是有关情感态度的教学,态度是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学习结果,因为它更多地与情绪、行为而不是与知识相联系。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最好地检测学习效果。这种检测可以通过在-段时间内观察行为频率来达成。态度多是从个体的行为中观察到的,它是行为的倾向而不是行为本身,不能单凭一件事就作出最终评价。这一点也是对心理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的难点之处。
《控制愤怒的魔力》课例的评价设计:
(1)辅导目标1通过“绘制愤怒炸弹”“生气水试验”以及周瑜的故事达成。
(2)辅导目标2通过“愤怒防爆罐”的绘制、深呼吸调节、倾诉苦恼、折纸实验等方法辅导达成。
(3

课题研究时间: 课题研究进度:

课题编号:

中国教师2023年9月

下载:37  页码:53  页数:大小:
关联作者
引文网络
相关基金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