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视角管窥社区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我对皮皮鲁是持批判态度的,因为他总是将个人的想法游离于老师和家长的“正统”思想之外,不仅导致班级没得到优秀红旗和校长的表扬,而且自己也没能长出兔子耳朵。而今为人父母,再读此书,不禁为当初的观点汗颜: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人有什么特权和理由按照“大一统”的思想用“一刀切”的方式去抹杀孩子的个性?
世界是多样性的,教育不能千人一面,标准也不能整齐划一,否则就很容易在主观上“恰如其分”地给孩子贴上“俯首帖耳”“离经叛道”等标签。然而,在学校教育“一枝独秀”的当下,要让“皮皮鲁”们能够健康和谐地成长,就需以多元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社区教育作为链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终端接口”,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上不但要主动作为,而且必须要大有作为。
“襁褓”般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的双面性格
当前的    在读学生,许多是被“众星拱月”的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不少人或被当做励志圆梦的“棋子”,或被视作娇宠溺爱的“明珠”。尤其是在不科学、不健全的家庭教育体制下,极易形成“虎+兔”式的双面性格,酿成性格悲剧,一串串目不忍视的数字、一个个耳不忍闻的案例,愈来愈成为教育不可承受之重。病根何在?浅而易见的有以下两点。
过度的保护和溺爱滋生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性格。中国首席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在《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中写道:“忠告天下父母,千万不能让孩子吃独食,一旦养成习惯,就成了一个白眼狼。当孩子变得自私骄纵的时候,父母觉得受不了了,可孩子的缺点常常是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培养出来的,这是多大的讽刺啊。”在孩子成为“家族”的核心后,有些长辈往往无原则、无底线地进行爱的“贡养”,放任“小皇帝”“小公主”把“我的地盘我做主”当做自由与强悍的口头禅,成为耀武扬威的“小老虎”。而一旦离开了家人的庇护,他们遇到问题便产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奈与无措,成为胆怯认怂的“小白兔”。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体验中形成双面性格,成为其健康成长的“拦路虎”。
社交能力的缺乏成为孩子“外面怂”的致命伤。人是群居性的,只有融于集体和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少子女”家庭中,孩子本身就缺少与人沟通、处理摩擦的能力,如果家长再把孩子“圈养”起来,不到社会上

课题研究时间: 课题研究进度:

课题编号:

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10月

下载:25  页码:35  页数:大小:
关联作者
引文网络
相关基金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