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今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薄弱,甚至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上逐渐失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情况普遍出现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初中历史科目是学生接触中华渊远文化的开始,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在学习历史当中铭刻中华精神,因此问题意识作为中学生发展的必要核心素养,在历史科目的学习当中尤为要着重培养,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思辨能力,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强化,更能够在对历史知识反复提出问题之下强化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史明智。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了采用灌输式、师传生受的课堂模式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与学生缺乏互动,难以明确学生是否准确掌握了课程内容,而学生也对这样的历史课堂兴致不高,精神分散。针对这一弊端,历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随
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道德品质的提升。问题教学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